企业文化


      宋姓拥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86年的宋国。宋氏一族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由河南省迁至武安县至今繁衍11代人,宋氏的达官贵人、富商巨贾、医者云云盛行至今。
      宋氏第一代创始人宋德顺(1852—1922年),自幼勤奋好学,并对中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继承祖业永成庆客栈和祖传秘方后,于1872年在河北省武安县创立了“永成庆药铺” 后,开始了坐堂行医的专业中医生涯,宋德顺搜集了大量民间和御用的古方、药方及稀缺的珍贵药材,并对人参做出了不同的应用,使其药效大增,为诸多南来北去的患民解除了困疾,永成庆药铺也因此而声明鹤起。
      宋氏百年第二代传人----宋文全(1883—1962)在继承父亲“永成庆老字号”药铺后,对人参的研制和加工做出了大量创新,并且开发出新品种“永成庆育生丹”、“明目祛火膏”,受到当时百姓的大量赞扬。宋文全中年时,大夫人为抢救生命垂危的年轻孕妇,舍弃了自己年仅38岁的生命,也因此,宋氏百年第二代传人宋文全定下了“舍己救人,钱多钱少都看病,有钱没钱先救命”的宋家家训,由此也看出了宋文全先生的高尚品质。
      宋氏百年第三代传人---宋国政(1911—1991年)继承了“永成庆老字号”药铺,传承发展了诸多古方和医德医技,口碑甚好。后为寻找长白山的道地药材,宋国政不顾自身安危,毅然闯关东来到了素有人参之乡称谓的通化。
      1937年,在通化市注重资联合开设了“永成庆药房” ,这也是宋国政到通化开设的第一家“永成庆药房”现为通化市中医院。
      1946年在通化市油咀厂附近开设了第二处“永和药房”。
      1949年在通化市彩印厂附近与同乡联合开设了第三处“维新药房”也是通化市医药公司的前身。
      1955年在通化市西关通天河一带成立了“兴昌中医联合诊所”,后改为公有制医院,更名为环通卫生院,现为通化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宋国政在通化亲自坐堂诊病,刻苦专研中药药理、药性和辨识药材,在传承古方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二百余种中医药方和宋氏独特的治疗方法。其创新的中医药方一直应用于临床,取得非常好的疗效。
      1983年,宋国政副院长光荣退休。以上所有产业均在公私合营后均无偿归公,由此也再次展现出了宋氏家族的高尚品质,宋国政的名号也因此载入了通化卫生志和通化县志。
      宋氏百年第四代传人----宋蓝田(1936—2012年),宋蓝田自幼受家庭的熏陶,对中医药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把《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李言闻的《人参传》等中医学经典熟记于心。宋蓝田从药店药工做起,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学习,勤勤恳恳,脚踏实地。
      1956年以送蓝田先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通化市中医学习班。
      1961年毕业后到通化市中医院工作,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医内科和儿科的著名专家,被百姓誉为手到病除的“神医”。
      宋蓝田曾被纳入国家名医册、评为省标兵、市劳动模范,多届担任通化市政协委员。他在传承宋氏百年古方的基础上,将其运用于临床,并且在不断的探索中大胆创新,精心研制出了生发素、口炎清等。他将祖传的宋氏百年穴位膏贴,运用现代工艺进行精制加工,提高了疗效、也方便了使用。
      宋氏百年第五代传人----宋伟。宋蓝田的第三个女儿,聪明伶俐、温文尔雅、并且胸怀大志,在白求恩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毕业后,为了家族的意志,她放弃了很多机会,毅然回到生她养她的城市——通化,并且担负起传承发展宋氏百年中医世家的历史重任。她怀着家族的志向,虚心学习,潜心钻研。
      于1999年年末创立了通化市中医院分院运营至今,从医二十多年以来,谨记宋氏家族的祖训,为诸多患者治好了各种疑难病症。她先后在省级和国家医学权威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当选吉林省功能食品协会副会长、吉林省健康产业协会、康复协会副会长、通化市政协常委、通化市工商联执委、通化市女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及联合工会主席、东昌区政协委员等。被授予吉林省三·八红旗手称号、多次被评为省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通化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通化市工商联、民建、女企业家协会的优秀个人、创业先锋等荣誉称号。
      2016年年初,宋伟先后创立了通化永成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化宋氏中医中药研究院,宋氏百年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出资创建了永成庆北药基地,打造出宋氏独特的绿色疗法体系,并将“明目退火贴”、“百参饮”等产品申报国家专利。宋氏五代医者,怀揣着家族志向,秉承着通化的发展,在为国家中医中药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默默奉的献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宋氏永成庆”必将驶入新的航程,谱写新时代的盛世华章!